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

[心得]設計思考改造世界 (大作) 重點節錄 與 讀後感

設計思考改造世界這本書是在軍中擔任分隊長帶研發替代役時,上面贈送給班兵們的禮物
而得知我們幹部也有份時,當初真的樂翻了!
那種快樂的感覺就好像很久沒聽到很好聽的歌,偶然聽到沒聽過而且旋律悠揚又是自己超愛曲風的那種感覺!


需要往往是創新之母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活動主力 從工業製造 → 轉變成知識創意和服務的遞送 創新就成了企業生存的活命策略,創新不再侷限於應進行的實體產品還包括 新的流程服務、互動、娛樂模式 機構通合作的方法這些 這是所謂以人為中心的工作。


觀察:看人們不做的,聽人們不說的。
人種誌:記錄人們不同時間的行為

設計思考發想本質是生活化、構思過程是專業化,執行成果是普遍化
設計思考成功必須經由可行性、存續性與需求性三大準則的考驗
設計思考成功三要素:洞見、觀察、同理心(需站在同樣立足點,不會把對象當成白老鼠)

政黨&廣告商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→ 利用情感弱點
公司 &客戶(盟友關係)  → 利用情感理解
趨勢:對抗或代表消費者 → 偕同消費者參與討論設計 → 群眾外包 → 分散式參與設計

設計思考家尋找洞見的準備方法:觀察技術、同理心原則及努力超越個體

新手設計思考導航:
設計團隊在一個專案計畫的過程中,必須穿越"三個彼此重疊"的空間
1.發想空間:蒐集洞見
2.構思空間:洞見轉化為構想
3.執行空間:構想發展成明確、完整的行動規劃

設計思考考驗情緒敏感程度與協同合作技巧

聚歛性思考 聚集大家意見,討論出一個答案
擴散性思考 豐富選項,不同的洞見互相討論刺激 → 創新

Nike kids的例子:
8~10歲小孩 男孩急於發表意見沒顧慮同伴想法;女孩會將對話跟構想串連,讓構想間成為跳板相互引爆。

設計思考家技巧(創造選項的擴散性過程):
1.腦力激盪(擴散)
2.視覺思考(擴散)
3.便利貼(聚歛) → 蝴蝶測試 用便利貼當選票

設計思考不是科學、宗教 而是 綜合性的思考能力

太過精緻、細膩、初期的原型終將成為泡影,因此我們需要製作 恰到好處的原型

設計思考使用指南 一組原則:史帕克創新計劃(SPARC)眼見See → 籌畫Plan → 行動Act → 改良Refine → 溝通Communicate


第二部分:設計思考怎麼做?
技術可行性取得創新的公司不論在這方向有任何新發現,都必須調整其他兩項因素做為因應。 → 需求性 -- 可行性 -- 存續性

利用設計思考經營創新組合


創新四矩陣:
新產品供應          拓展(漸進性)  |  創造(革命性)
        ↑  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
現有產品供應      管理(增值性)  |  改版(漸進性)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現有使用者  → 新使用者


科技與製造能力  → 關注使用者和顧客的需求


沉浸式培訓計畫 四大基本準則:
1.直接觀察無可取代
2.永遠要把變革提議建構成實驗
3.員工和經理都該盡可能多做實驗
4.經理應該負責指導而不是收拾爛攤

觀察 → 製作原型 → 實驗


設計思考 必須回應的任務
1.必須自我提醒,真正和我們利害攸關的是什麼?我們所做的選擇得付出哪些代價,要把這些代價原原本本地攤在陽光下。
2.徹底重新評估我們用來創造新物品的系統和程序。
3.找出方法鼓勵每個人採取更具永續性的行為。

p.251生物模擬概念普及化: 工業時代的熱、敲、塗 三部曲 → 減少侵入、降低浪費、取法於生物而不是機器的替代選擇

印度亞拉文醫院:環保有機、永續的方式,利用同理心、實驗和建立模式


遇到問題:沒有提出確切目標而是做出設計思考家的提問

設計思考的各項工具,包括:走進世界尋找靈感,製作原型從做中學,創造故事分享概念,結合其他領域的力量等等

設計思考是從謙卑之心逐漸演化而來:渴望讓周遭世界變得更可親,更美麗,更有意義

好的設計往往是從限制多 困頓的環境 創造出來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心得:

台灣已然從工業製造與代工慢慢走向服務與設計。想當然爾,品牌也是台灣必須走的一條路!
或許我們無法複製及走人多地廣的大國經驗;但卻可以參考挪威、芬蘭、冰島、瑞典的小國及海島經驗,硬要跟南韓PK基本上很多情況很難類比!

曾經拜讀Mr.MMDays的 台灣的「雲端困境」提到:大凡一個好構想、一個好創新,進到了台灣總會經歷三大階段:「歪掉、臭掉、與爛掉」。

設計也不例外!

先說一段故事:
猶記得當初推甄台科大工設所時,因為已經有一個資訊碩士的前提覺得自己有做到差異化,而且對於設計這塊領域結合資訊安全跟數位版權管理 我有自己一套獨到的見解跟想法也得到老闆支持!
但是,在實踐念設計的朋友得知之後只問了我一句:你有得獎嗎? 基本上台科只要得獎的學生,舉凡紅點、IF或是台灣的設計比賽,要得獎才有辦法!

       因為要了解設計,2011年時值台北世界設計大展的時間點,我投入了設計導覽志工
一方面想確認自己是否有那份熱情而不是三分鐘熱度
另一方面,這種國際盛事台灣設計界大咖自然會出現,只有出現自然就有攀談討論的機會,也因此我了解到實用主義及單體設計等概念。

天真如我認為,這些先進們是願意給後輩機會的,哪怕你是非本科系,只怕你沒興趣!
當年的台科工設跟北科創設都沒上,我只好摸摸鼻子、頭剃掉乖乖當兵去!
直到2012退伍前,我想再給自己一個機會!於是我退而求其次 北科創設跟互動媒體設計
(先前沒提到,當然我也是有一些創新作品,是用Illustrator繪製的,也會參加3C設計競賽,只是沒得名!此外,我還將履歷表結合時下最夯動態磚設計)

幸運的是,我順利進入複試階段,這代表我打敗了大半數的報名者!因此,我更努力準備第二階段的資料。但到了口試當天(有三關),其中一關教授看了我的經歷只問我:為什麼想轉行??!(當下有點傻眼!)

事後直到工作以後的現在,我一直在反省當時的心態,直到看完『設計思考改造世界』這本書我發現我沒有錯!錯在台灣短視近利,求速成想加強招生力道!

雲端運算如是,設計如是!

不管什麼科系都能轉讀管理,那設計學院既然想取代管理學院,也應該要有同樣的氣度!

很多領域異中求同,然後發揮更多的觀察力去發現洞見,進而創新

至少這點在台灣是很難做到的!

至少設計對於現階段的台灣就是商業化包裝與金錢加值,僅此而已!說到這裡~~只能大嘆可惜!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